醫聖張仲景
出生年代 | |||
名; 機, 生於西元150年, 漢桓帝和平元年, 死於西元219年, 漢獻帝建安24年. | |||
出生地 | |||
南陽郡, 今之河南南陽. | |||
環境背景 | |||
生於東漢末年, 正直兵慌馬亂, 人民生活顛沛流離, 這個時代大背景中, 溫疫大為流行, 有些地區家家有僵尸之痛, 室室有號泣之哀, 甚至出現千里無雞鳴, 白骨蔽原野的情景. 張仲景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, 堪稱大族, 然而從漢獻帝建安元年 (西元196年)的十年間, 家族染疫而死的竟然達到三分之二的驚人數目, 其中患傷寒而死的佔十分之七, 張仲景在感往昔之淪喪, 傷橫夭之莫救的沉痛心情下, 立志研究醫學,以解救人民的疾苦. 一開始, 先跟同族張伯祖學, 因聰慧過人又勤奮好學, 不多久就青出於藍. 在行醫過程中, 一面勤求古訓, 一面博採眾方, 並結合自己長期累積的經驗, 及融合貫通的智慧, 寫成了一部偉大巨著: 傷寒雜病論. | |||
傷寒雜病論 | |||
這部書包括"傷寒"和"雜病"兩部分,
由於戰亂等原因, 原書至晉代已多散失.
到了西元三世紀,
晉代名醫王叔和將其重新搜輯整理,
並將原書一分為二,
後又經北宋林億等人校正,
遂成為今天通行的"傷寒論", "金匱要略"這兩部中醫經典.是中國最早一部聯繫理論與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. 所謂傷寒是指一切外來感染,熱病, 疫病的統稱, "傷寒論"首創太陽,少陽,陽明,太陰,少陰,厥陰等六經辨證論的原則和方法. 在雜病方面, 倡導以陰陽,表裡,寒熱,虛實"八綱"來進行綜合分析和歸納, 並列示了汗,吐,下,和,溫,情,補,消,怯痰,化瘀等多種法則和有效方藥,從而奠定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. 書中所列三百多方, 大都配伍經當, 主治明確, 有不少已經過現代科學證實.後世醫家按方施用, 均能取得很好療效, 因而被譽為眾方之宗, 群方之祖,統稱為"經方", 張仲景因而被後世尊為"醫聖" 近年在南陽發現的張仲景墓碑, 上面刻有"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", 跟據碑刻的造型風格, 書法特徵, 及墓碑底座刻有"咸和五年"四字, 初步鑒定為晉代碑刻, 以此得知, 在張仲景逝世一百年後的東晉, 人們已稱他為"醫聖"了. |
|||
聲譽及影響超越國界 | |||
張仲景高尚的醫德和醫學上的貢獻, 使他在中國醫學史上享有殊榮. 漢代以後, 研討傷寒雜病論的論著超過五百家, 張仲景的聲譽遠遠超越了國界, 特別是在日本,朝鮮,東南亞一些國家, 影響很大. 今天日本的漢方處方和成藥製劑中, 大部分仍是張仲景經方. | |||
回頁首 | .......... | ||
.......... |